池上桔梗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也书写了一部从地方特产走向国际市场的大产业传奇。
池上镇,位于淄河源头,以其特级水资源保护区的独特地位,拥有无可比拟的生态环境优势。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当地农民就开始利用这份大自然的馈赠,发掘并发扬了桔梗种植的传统。得益于优良的水质、肥沃的土壤以及清洁的空气,池上桔梗逐渐以其卓越的品质和独特的口感,在国内中药材市场崭露头角。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池上公社药材站李站长的指导下,桔梗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悄悄地来到这片地杰人灵的沃土上。据说,桔梗种子的来历很不寻常。最初的桔梗,是野生的,很稀少。为了大面积发展桔梗,李站长背上干粮,独自爬山涉水,踏遍了鲁山的山山岭岭。他一个葫芦头一个葫芦头(成熟的种子外壳像葫芦头,小小的种子藏在里面)的采集,终于累积了半茶碗(相当于1两)桔梗种子。经过几年的精心培育,他终于可以下到村庄,实现大面积发展桔梗的愿望了。当时,走集体化生产的道路,村庄里多数土地由分队长领着集体种植,只有少数偏僻的土地派专人管理,种植点经济作物,方便年终给社员们分红。念珠峪由山谷及两边的山脊组成,土壤十分贫瘠,但非常适宜种植桔梗。
然而,池上镇的桔梗产业发展并未止步于中药领域。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勤劳智慧的池上人民开始将桔梗推向更广阔的食用蔬菜市场,特别是将其出口至对桔梗有着深厚饮食文化的韩国。在2013年,池上桔梗凭借其低廉的价格和绝佳的口感成功打入韩国市场,并迅速赢得消费者青睐,这也标志着池上桔梗产业实现了从药材向食材的华丽转型。
为了更好地整合资源,提高产品竞争力,2008年,在淄博检验检疫局的指导和支持下,池上镇的五家桔梗出口骨干企业联合组建了全国首家桔梗产业协会——博山桔梗产业协会。这一创新举措推动了整个产业链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使得池上桔梗的品质得以持续提升,出口价格亦稳步上涨,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池上桔梗不仅仅是一种农作物,它已然成为了池上镇乃至淄博地区的一张亮丽名片,承载着地方文化记忆与农业智慧。通过政府引导、行业协会协调和企业努力,池上桔梗的文化底蕴不断被挖掘和传播,形成了从种植技艺、加工工艺到市场推广的全方位品牌文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