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葡萄种植历史悠长,明朝就有以葡萄命名的乡镇。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兴安县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开始种植巨峰葡萄,经过二十多年实践、总结、提高,实现了葡萄种植从单一的巨峰品种到涵盖欧亚、欧美等品种,早、中、晚熟多品种合理搭配,从粗放型管理、低技术含量、低效益产出到科学种植、精细化管护、高效益产出的质的飞跃,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生产格局。
20世纪90年代末,兴安县葡萄种植面积攀升至3万多亩,亩产值达到0.5万~1万元。
1997年~2000年,由于连续多年种植葡萄,病菌大量积累,加之受到低温多雨天气的影响,葡萄品质和产量下降、价格下跌,
2000年,兴安县开始引种欧亚品种,至2005年全县葡萄避雨栽培面积达5万亩。
2008年,兴安县葡萄种植面积6.5万亩,巨峰葡萄占了5.7万亩。
2009年,兴安县开始调整种植结构,推广种植维多利亚、夏黑等早熟品种,生产二季葡萄。
2010年,兴安县葡萄种植面积达10万亩,总产量11.2万吨,年产值6.62亿元。
2016年,兴安县有葡萄种植面积14.7万亩,年总产量达26万吨。
2017年,兴安县葡萄保护面积10070公顷,产量250000吨。
目前,兴安葡萄品种齐全,种植技术先进,已形成了一个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葡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