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绿茶: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5-01-16 02:40:54
平台原创
浏览 0

乳山绿茶不仅是一种饱含大自然馈赠的饮品,更是一部记载着劳动者智慧、生态变迁与文化传承的历史长卷。

乳山,因境内坐落于南海之滨浑圆挺拔、顶峰突起、状如母乳的大乳山而得名。早在唐朝时,日本高僧圆仁所撰《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记载:“二十六日,早朝云雾微霁,望见乳山,近在西方,风起东北,悬帆而行。巳时,到乳山西浦,泊船停住,山岛相卫,如垣周围。其乳山之体,峻峰高颖,顶上如峰,山根自岭下而指六方”。可见乳山名称由来已久。大乳山被当地人尊为“母亲山”,在山上有一条潺潺流动的小溪,溪水像乳汁般流淌着,蜿蜒长流,绵绵不绝,哺育着勤劳朴实的乳山人。相传乳溪两岸是乳山绿茶的发源地。《乳溪的传说》中记载,全真道嵛山派创始人王玉阳(现乳山市冯家镇人,至今仍留有玉虚观遗址)曾云游至此,见当地瘟疫流行,人们承受着疾病折磨,便传授人们种植茶树,取泉水烹之饮之,以驱火除瘴,清心散气,去胀止烦,并解一切杂症。美丽的传说,悠久的历史,使乳山茶文化源远流长。乳山茶文化历史的发展变迁,与整个山东地区一脉相承紧密相连。

早在3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了。历史上山东地区就有饮茶的习俗,也有种茶的记载。《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据竺可桢研究和有关考古资料,指出四、五千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湿热,所以关于上古时期这一地区有茶的传说是有可能的。唐朝杨晔在《膳夫录》中记载:“茗系盐铁,管榷存焉。今江夏以东,淮、海之南皆有之”。“海”,旧指海州,唐属河南道,又称东海郡,包括山东半岛一带”。乳山史志记载,唐、明时乳山已成为与外埠进行物资交流的重要口岸,缫丝、制盐、酿造、茶叶等工农业已较发达。至清末,夏村、乳山口等地已成为商贾云集、店铺林立的商贸之地。另据地方志记载山东在元、明时期,昆嵛山区曾设有管理茶叶生产的机构“茶场提举”,主管茶务。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茶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茶叶供用十分紧缺。因此五十年代开始,山东有组织地进行“南茶北引”。乳山做为山东半岛首批“南茶北引”试种茶树示范区,经过不断的生产技术改进和品种改良,逐步形成了耐严寒、病虫害较少、宜管理的特点,成为“南茶北引”最成功的示范区域之一,结束了“山东无茶”的历史。在后来实践过程中,茶树继续北移,但都以失败告终。茶树种植越不过北纬38度线,已成为人们所共识。乳山地处北纬36°41′至37°08′,是“南茶北引”北方成功种植纬度最高的区域,而被誉为“极北茶”。现在乳山白沙滩镇稗子刘家、乳山寨镇小管村仍生长着大片古老茶树,枝繁叶茂,已有50年历史了,是乳山现存最古老的茶树。

乳山绿茶产区位于丘陵地区,地势高低起伏,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温差大,使得茶叶在较长的生长期中积累了丰富的多酚类、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乳山土壤以棕壤土为主,富含锌、铁、硼、钙、镁、钼等多种有益元素,配合优质的灌溉水源,共同造就了乳山绿茶鲜明的板栗香和醇厚的口感。

多年来,乳山绿茶的生产者们秉承匠心精神,遵循传统手工制茶技艺,同时积极引入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提升茶叶品质。从春天嫩绿的茶芽采摘,到摊晾、杀青、揉捻、烘干等一道道精细工序,每一步都倾注了对自然和文化的敬畏之心。乳山绿茶也因此荣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成为了中国北方绿茶的杰出代表。

除了其卓越的品质和口感,乳山绿茶更是一种深深植根于当地人心中的文化符号。乳山市政府和茶叶企业合力打造了茶叶专业村,建立了茶叶经济合作社,通过“企业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发展模式,将茶产业与乡村旅游、文化产业相结合,有力地推动了乳山绿茶的品牌建设和文化传承。每年举行的各类茶文化节庆活动,更是把乳山绿茶推向了全国乃至世界的舞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乳山绿茶的非凡魅力。

全部留言

0
啊欧,还没有留言哦~
多果发布
发现 分享 生活
2847 话题
1 留言
0 关注
0 粉丝

资讯头条

更多 +
  • 1

    全国特质农品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特”字文章,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要求和国家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战略部署,加快培育特色农业品牌,科学引导消费,及时指导生产,促进产销对接,更好地满足公众对特色优质农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于2020年10月开始开展全国特质农品登录工作,并制定了《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所谓“特质农品”,是指产自特定产地环境条件,具有稳定且可感知、可识别、可量化的独特品质特征,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有稳定的供应量和消费群体,并经国家农安中心登录的农产品,其中农产品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产品及其初加工产品。特质农品登录坚持“自愿申请、技术评价、信息公开、动态管理”和公益服务原则。根据《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规定程序,经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推荐,地市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核,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组织专家技术评审确认,并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公示,符合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要求的相关农产品,则正式登录为特质农品,并纳入全国特质农品名录。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后续进...
  • 2

    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赓续农耕文明,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展示独具农耕文化的乡村风貌、乡土特产和农耕资源,满足公众农耕农品传承与感悟体验需要,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开展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征集的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包括涵盖具有农耕文化记忆(印记)传承属性并源于种植养殖生产消费过程、彰显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满足乡愁感知感悟感念,且具有独特生产、加工、贮藏、保鲜、消费、技艺与品质特性、风格特色的农产品及相关产品。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以覆盖区域范围内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行业协会、技术机构等为主体(统称“申请单位”)。申请单位应当具有产地覆盖、全程质控、生产指导、消费引导、产销对接和农耕传承的能力。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坚持“自愿申请、自行举证、自我承诺”原则。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按照主体申请、县级农业农村部门(或相关主管部门)审核,地市级和省级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审评后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官网(国家绿色优质农产品公共信息平台)上公布,并以适当方式附送...
  • 3

    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

    为深入贯彻关于“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走质量兴农之路,要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快培育优势特色农业,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重要指示精神,落细落小农业农村部有关两个“三品一标”工作的决策部署,探索构建常态化的农产品品牌年度储存记忆与公众查询索引名录,以实际行动促进品牌农产品产销对接与公共服务,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现既产得出、产得优,又卖的出、卖得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拟探索开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突出公益性服务,征集过程中国家中心不收取任何费用。凡纳入《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的农产品品牌,实行动态管理,由县级以上地方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加强跟踪评价和技术服务,帮助品牌拥有者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提升技术管理水平,发挥好品牌强农带动效应。凡不再符合索引名录征集条件和要求的,依规退出名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是一项通过培育知名品牌,服务乡村振兴,促进绿色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的新工作。经符合申请条件的农产品品牌合法拥有者“自愿申报...
  • 4

    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 5

    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2-2025年)

  • 6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 7

    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

  • 8

    概述:中欧地理标志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