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原产于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通州樱桃最早开始于明末清初,据《通县志》记载,通州区在战国时期,县内即有枣树种植,金、元、明朝廷倡导栽植,增加桃、杏、梨、葡萄等品种,民国时期又增添樱桃、柿子、李子、苹果、山里红等种植。
1976年前后,永乐店农场于家务分场北辛店村建有小型果园,栽植樱桃,是通州区樱桃规模发展的开始。
20世纪90年代,通州区大力发展樱桃种植,并逐渐走向了产业化。
2005年,为了提高知名度,通州区正式举办通州区樱桃采摘节,至2010年已举办第六届。
2007年5月26日,北京百万市民观光采摘启动仪式在通州区举办。
2009年,“通州大樱桃采摘节”采摘人次突破20万,给周边民俗旅游户及餐饮业带来间接收入近百万元。
2010年,第六届“通州大樱桃”采摘节在王府井大街举办,书法家米南阳为“通州大樱桃”题字。结合采摘节,通州区通过宣传海报、宣传册等方式进行宣传,通州大樱桃采摘人数逐年增加。
2018年,通州大樱桃面积达1.1万亩,主要分布在沙古堆村、儒林村、供给店村、小辛庄村等30多个村庄,其中又以沙古堆村种植面积最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