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特产圈

甜瓜特产圈

特产馆:甜瓜馆
319
话题 59
甜瓜,又称甘瓜或香瓜,属于葫芦科黄瓜属的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原产于非洲和印度,现今广泛种植于全球各地,特别是在中国西北、华中、华东等地有大面积栽培。甜瓜果实形状多样,有球形、椭圆形或扁圆形等,表皮平滑无刺,颜色从绿色到黄色、白底带黄纹都有,果肉则呈现出乳白、淡黄或绿色,口感清爽甜润,芳香宜人。甜瓜营养价值丰富,其糖分、矿物质、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以及胡萝卜素等含量较高,能有效补充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素,且具有良好的清凉解暑、生津止渴作用,是夏季消暑的理想水果。甜瓜的纤维素含量也较可观,不仅可以鲜食,还可以加工成果干、果酱、果汁等食品,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文化意义。
  • 李岗西甜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李岗西甜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据惠农县志记载以及当地老人口述,李岗地域明清就有种植西瓜的历史,由于当地干旱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未能长足发展。1990年以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李岗村由个别农户种植西甜瓜发展到全村家家户户种植西甜瓜,包括西瓜、甜瓜、香瓜等,由于地理环境和水土的原因,种出的西瓜皮薄、含糖量高,入口脆甜,在本区享有美誉。2010年,李岗西甜瓜种植面积达3000亩,产量5300吨。2010年05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李岗西甜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李岗村一直以种植露地瓜菜作为主导产业,露地瓜菜种植面积4000亩,种植新优特瓜菜13类、近100个品种,主要有硒甜瓜、香瓜、菠菜、广东菜心等,申请注册的富硒、绿色无公害、品质优良的“石嘴子”、“李岗·永红西瓜、香瓜”倍受市场亲睐。近年来,利用争取到的壮大村集体经济100万元资金建成大棚121座,种植西瓜、甜瓜、辣椒、草莓和西红柿等,2021年李岗甜瓜和李岗西瓜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成为“国字号”优质产品。2022年庙台乡李岗村实施设施大棚建设项目,新建4座新型日光温室,8座拱棚,为李岗村产业发展带来新活力。不仅如此,庙台...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1-06
    浏览 47
  • 马连庄甜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马连庄甜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马连庄甜瓜的种植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的农耕时代。当地的祖先们充分利用胶东半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自然优势,精心挑选适宜的地块进行种植,历经无数代人的辛勤耕耘与技艺传承,终于成就了马连庄甜瓜的优异品质。这种甜瓜以其细腻柔滑的肉质、馥郁甘甜的口感、饱满的果汁和丰富的营养,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随着时间的推移,马连庄甜瓜逐渐从农家的寻常蔬果升华为地方特色农产品,其背后的故事也随之沉淀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每年的甜瓜成熟季节,当地都会举办一系列富有传统色彩的庆典活动,如甜瓜节、瓜王大赛等,这些活动不仅是对丰收的庆祝,更是对历史传统的致敬和延续。在此过程中,马连庄甜瓜成为了地方民俗文化的象征,承载着当地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如此,马连庄甜瓜还成为了莱西市乃至整个胶东地区对外交流的一张亮丽名片。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下,马连庄甜瓜严格按照“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标准进行生产,建立起全国最大的绿色、无公害甜瓜生产基地。这种坚持绿色发展、保障食品安全的做法,不仅提升了马连庄甜瓜的品牌价值,也让这一特产成为地方...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1-03
    浏览 44
  • 肇州香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肇州香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肇州香瓜,作为这片黑土地上的璀璨明珠,不仅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赢得了世人的青睐,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演绎了一段源远流长的农耕传奇。肇州香瓜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久远的农耕时代。这片肥沃的黑土地,早在古代就是中原与北方少数民族交融之地,农业文化交流频繁,各类瓜果种植技术也随之传播开来。肇州县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得香瓜种植在这里蓬勃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香瓜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肇州香瓜逐渐成为当地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年的种植、养护、收获都伴随着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与传统仪式。每逢香瓜成熟的季节,村民们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以此感恩大地的慷慨馈赠,祈愿来年五谷丰登,香瓜满园。这些传统的庆祝形式,至今仍被当地人传承延续,成为了连接古今、维系社群情感的重要纽带。进入现代社会,肇州香瓜的种植业并没有因时光流逝而褪色,反而在科学技术的助力下焕发新生。当地农人不断引进和培育优良品种,改进种植技术,使得肇州香瓜的品质愈发出色,口感更加独特。例如,肇州县新福乡耀先村凭借其种植的香瓜在全国打响了名号,每年丰收季节,各地客商云集于此,争相抢购,充分体现了肇州香瓜的品牌...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1-30
    浏览 37
  • 定襄甜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定襄甜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定襄甜瓜在定襄县栽培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据最早的定襄县志《雍正五年重续县志》记载,甜瓜是定襄县较早的物产之一,“七夕女子用瓜果盛庭中乞巧,七月十五以麻线悬各门首亭午请而祭之以瓜果纸供荐祖茔,中秋用瓜果饼豆相馈遗以助赏月”,其中前两种“瓜”指的即为甜瓜。据成书于20世界90年代的《定襄县农业资源集》介绍,甜瓜在定襄县较古老的栽培品种有“灯笼红”、“蛤蟆皮”等,种植面积较大,品种较佳,多在平川水地种植。随着设施农业的兴起,春早熟甜瓜品种的引进,棚室甜瓜育苗技术的推广,嫁接技术的突破,甜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品质不断提高。2013年12月3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定襄甜瓜”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17年,定襄甜瓜种植面积在600公顷以上,年总产13000—15000吨。近年来,定襄县政府部门介入甜瓜种植业,大力发展瓜农种瓜,形成了规模种植甜瓜的特色农业。每年夏季,定襄沿线种瓜、售瓜、瓜田采摘已成当地特色,形成了独特的瓜果市场,被当地百姓和过往食客誉为“瓜乡”。作为全市最大的甜瓜产销基地,受禄乡甜瓜栽培面积达2000多亩,总产量3600吨,年创经济效益160...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2-01
    浏览 29
  • 阎良甜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阎良甜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阎良甜瓜历史悠久,早在《诗经》中,就有“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的诗句。“沮漆”是阎良人民的母亲河——石川河,而“绵绵瓜瓞”,则为祝福子孙繁荣昌盛之意。据《阎良区志》记载:自20世纪50年代,阎良区关山镇、武屯镇一带就有零星种植甜瓜,种植面积在300亩左右,品种有“白兔娃”、“六楞脆”。20世纪60—70年代公社化时期,生产队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种植西瓜和甜瓜,种植规模有所发展,品种有“羊角蜜”、“108”等。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农业责任制的实行,商品经济的发展,阎良甜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1999年,经西农大专家教授推荐,市级农民技师宋锦科从甘肃引进新品种“早蜜一号”、“早蜜二号”厚皮甜瓜新品种,并在阎良区试种成功。由于该品种早熟、品质优、口感好、外形美观、商品性好、皮厚耐贮运而受到市场和广大群众的欢迎。此后,在阎良区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阎良甜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种植效益连年攀升。2007年5月10日,为提高阎良甜瓜的知名度和产品质量,阎良区政府与西农大联手,成功举办了“首届阎良甜瓜推介会暨阎良甜瓜大赛”,参赛团体及个人达20余个,与会群众多达上万人。2010...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2-09
    浏览 15
  • 瓜州蜜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瓜州蜜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瓜州之所以得名,本身就与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关,相传汉武帝时期,张骞奉命出使西域,路过西北要塞时身患重病,遍求名医仍无药可治。后来,一名民间郎中送来两个西瓜,张骞连食数块后,疾病竟不治而愈。张骞回到长安后,为了感念此事,启奏皇帝恩准,派人在安西修建一座城池,赐名为“瓜州”。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开辟河西四郡,瓜州由此立郡。因此,瓜州人多以种瓜为业,瓜州的瓜也出名了。东汉皇室就有接受敦煌(瓜州旧称)所贡甜瓜的记载,《太平广记》载:“汉明帝阳贵人,梦食瓜,甚美,帝使求诸国。时敦煌献异瓜种,名穹隆。”(穹隆或名“卡波”)《汉书·地理志》:“古瓜州地生美瓜,长者狐入瓜中食之,首尾不去。”《广志》载:“瓜之所出,以辽东,庐江,敦煌之种为美。瓜州之瓜,大如斛”。瓜州即敦煌古称,公元525年(北魏正光六年)罢敦煌镇,置瓜州,因地产美瓜,故名。晋代道人葛洪《抱朴子》载:“至昆仑山有玉瓜,其形如世间(冬)瓜”。1959年在吐鲁番的阿斯塔那晋(生卒年代:公元266年至420年)墓中出土有半个干缩的哈密瓜。2011年,瓜州县已建成蜜瓜专业合作社30多家,全县蜜瓜种植面积达到6.24万亩,可...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2-05
    浏览 13
  • 双城甜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双城甜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双城市地域是女真(满洲族)完颜部定居兴邦之地,公元1114年九月,完颜·阿骨打在今双城市韩甸镇对面城村(史称廖晦城)反辽誓师,一举攻克辽宁江州伯都訥古城,后又北折过松花江打败了辽十万大军。1115年正月,在今阿城市白城子毡帽内,完颜·阿骨打宣布建立金国,成为第一任皇帝。金史将阿城和双城地域统称“金源旧地”,清嘉庆皇帝誉称双城为“满洲故里”。清嘉庆二十年(1915年),清庭移旗屯垦建制双城堡。远在双城堡建120个满族旗营屯之前,关内闯关东的汉人范文承就在现在的三邻村落脚建范家窝棚,垦荒耕种,兴盛时耕地多达600多公顷。当时,双城地域除种植玉米、谷糜、高粱、大豆等粮食和菜蔬作物之外,普遍种植“两瓜”。民国编修的《双城县志》物篇中,就记载“两瓜”、“双城有名”。当时,范氏后代从南方带回西瓜、甜瓜“两瓜”优良品种进行种植,屯民尝到后味道鲜脆甜美,从此,范家窝棚“两瓜”种植就传播蔓延周围屯落,并闻名双城堡。1946年土地改革后,至1956年农业合作化,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前,无论是农民个体,还是集体,三邻村的“两瓜”种植,从未间断过。2013年12月3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双...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1-08
    浏览 13
  • 黑柳子白梨脆甜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黑柳子白梨脆甜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黑柳子白梨脆甜瓜有将近50年的种植历史,因其色泽乳白鲜亮、含糖量极高、口味清脆甜美、形状如梨而得名“白梨脆”。这种甜瓜采用无公害防治种植技术,被认定为“中国绿色食品”A级产品。20世纪60-70年代开始,乌拉特前旗种植黑柳子白梨脆甜瓜。1990年,乌拉特前旗开始引进少量“白梨脆”香瓜进行试种。1994年,乌拉特前旗开始大面积种植,品种主要以科丰一号、科丰二号等为主。黑柳子乡将香瓜作为一项特色产业来抓,不断更新品种,使用了红城系列、真甜等品种,推广了新型适用栽培技术,亩产平均5000斤,最高产量达到每亩6000斤,种植范围不断扩大。2016年8月16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黑柳子白梨脆甜瓜”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该年,乌拉特前旗黑柳子白梨脆甜瓜种植总生产面积30000亩,年总产量90000吨。近年来,在乌拉特前旗党委、政府领导下,先锋镇将“黑柳子白梨脆甜瓜”作为一项特色产业来抓,不断更新品种,目前使用的有“万金超早甜”“金妃”“糖妃极”等十余个品种。同时,积极推广新型适用技术,采用小拱棚、双膜、平膜方式种植,每年5月中旬起产品呈阶梯上市,8月中旬销售结束。目前每...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1-03
    浏览 9
  • 潘集酥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潘集酥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潘集酥瓜不仅是淮南市潘集区的地理标志产品,更是这片土地历史与文化交融的独特象征。民间传说仙人牧羊,行至淮河岸边的潘集(今淮南潘集区),眷顾此风水宝地,临别时留下一只羊角。经过勤劳、智慧的潘集人世代呵护,孕育出可供人间食用之珍品——羊角酥。潘集酥瓜的种植在清朝时期即已盛行,世代潘集人凭借勤劳和智慧,将酥瓜的种植技艺薪火相传,逐渐培育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良品种。酥瓜因其皮薄肉厚、酥脆甘甜、营养丰富的特性,深受当地居民和外地客商的青睐。在潘集这片土地上,酥瓜种植不仅仅是农业生产的组成部分,更是当地民俗文化和生活习俗的重要载体。每逢农历五月,潘集酥瓜进入丰收季,村民们会在田间地头举办祭祀祈福、酥瓜采摘等传统活动,感恩大自然的馈赠,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对酥瓜的深厚情感,以及围绕酥瓜展开的各项民俗活动,构成了潘集独特的酥瓜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潘集酥瓜的种植技术不断进步,从传统的农耕方式过渡到现代科学种植,产品品质得到大幅提升,市场影响力日益增强。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倾力打造潘集酥瓜的品牌形象,举办酥瓜节、酥瓜烹饪大赛等活动,进一步挖掘和传播潘集酥瓜的文化内涵,推动酥瓜产业的健康发展,使之...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1-12
    浏览 0
  • 圈子粉丝

    更多+
    还没有粉丝哦~

    资讯头条

    更多 +
  • 1

    全国特质农品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特”字文章,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要求和国家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战略部署,加快培育特色农业品牌,科学引导消费,及时指导生产,促进产销对接,更好地满足公众对特色优质农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于2020年10月开始开展全国特质农品登录工作,并制定了《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所谓“特质农品”,是指产自特定产地环境条件,具有稳定且可感知、可识别、可量化的独特品质特征,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有稳定的供应量和消费群体,并经国家农安中心登录的农产品,其中农产品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产品及其初加工产品。特质农品登录坚持“自愿申请、技术评价、信息公开、动态管理”和公益服务原则。根据《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规定程序,经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推荐,地市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核,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组织专家技术评审确认,并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公示,符合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要求的相关农产品,则正式登录为特质农品,并纳入全国特质农品名录。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后续进...
  • 2

    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赓续农耕文明,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展示独具农耕文化的乡村风貌、乡土特产和农耕资源,满足公众农耕农品传承与感悟体验需要,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开展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征集的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包括涵盖具有农耕文化记忆(印记)传承属性并源于种植养殖生产消费过程、彰显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满足乡愁感知感悟感念,且具有独特生产、加工、贮藏、保鲜、消费、技艺与品质特性、风格特色的农产品及相关产品。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以覆盖区域范围内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行业协会、技术机构等为主体(统称“申请单位”)。申请单位应当具有产地覆盖、全程质控、生产指导、消费引导、产销对接和农耕传承的能力。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坚持“自愿申请、自行举证、自我承诺”原则。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按照主体申请、县级农业农村部门(或相关主管部门)审核,地市级和省级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审评后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官网(国家绿色优质农产品公共信息平台)上公布,并以适当方式附送...
  • 3

    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

    为深入贯彻关于“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走质量兴农之路,要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快培育优势特色农业,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重要指示精神,落细落小农业农村部有关两个“三品一标”工作的决策部署,探索构建常态化的农产品品牌年度储存记忆与公众查询索引名录,以实际行动促进品牌农产品产销对接与公共服务,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现既产得出、产得优,又卖的出、卖得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拟探索开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突出公益性服务,征集过程中国家中心不收取任何费用。凡纳入《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的农产品品牌,实行动态管理,由县级以上地方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加强跟踪评价和技术服务,帮助品牌拥有者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提升技术管理水平,发挥好品牌强农带动效应。凡不再符合索引名录征集条件和要求的,依规退出名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是一项通过培育知名品牌,服务乡村振兴,促进绿色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的新工作。经符合申请条件的农产品品牌合法拥有者“自愿申报...
  • 4

    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 5

    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2-2025年)

  • 6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 7

    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

  • 8

    概述:中欧地理标志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