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特产圈

北京特产圈

特产馆:北京馆
16
话题 32
北京,简称“京”,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最多的城市,三千多年的历史孕育了故宫、天坛、八达岭长城、颐和园等众多名胜古迹。早在七十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为蓟、燕等诸侯国的都城。公元938年以来,北京先后成为辽陪都、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国都。1949年10月1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 “京畿之畔,锦绣延庆”——自然风光与文化底蕴的完美结合

    “京畿之畔,锦绣延庆”——自然风光与文化底蕴的完美结合

    延庆区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北部,地处燕山山脉南麓和太行山脉交汇地带,是北京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东邻怀柔区,南接昌平区和河北省怀来县,西靠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北连河北省赤城县。延庆区政府所在地延庆镇距离北京市中心约75公里,拥有便捷的公路网络,并且靠近G6京藏高速公路、S212京银线和S309延琉路,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此外,延庆区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妫水河及其支流等,这些资源不仅在当地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延庆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夏季(6月至8月)高温多雨,平均气温在24-30℃之间;冬季(12月至2月)寒冷干燥,平均气温约为-10至-5℃。年降水量大约在400毫米至600毫米之间,主要集中在春夏季节(4月至9月),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此外,延庆区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妫水河及其支流贯穿全境,为农业灌溉和生态修复提供了宝贵的水源。延庆区的农业以玉米、小麦、蔬菜为主,同时也发展了多种特色农业项目。例如,该地区种植了大量的水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这些作物不仅品质优良,而且在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近年来,...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02-07 16:57
    浏览 1
  • “燕山脚下,锦绣密云”——自然风光与文化底蕴的和谐交融

    “燕山脚下,锦绣密云”——自然风光与文化底蕴的和谐交融

    密云区位于中国北京市东北部,地处燕山山脉南麓,毗邻河北省承德市和天津市蓟州区。它东邻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南接顺义区和怀柔区,西靠昌平区和延庆区,北连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密云区政府所在地鼓楼街道距离北京市中心约70公里,拥有便捷的公路网络,并且靠近京承高速公路、京沈高速公路和101国道,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此外,密云区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密云水库及其支流等,这些资源不仅在当地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密云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夏季(6月至8月)高温多雨,平均气温在24-30℃之间;冬季(12月至2月)寒冷干燥,平均气温约为-5至0℃。年降水量大约在550毫米至700毫米之间,主要集中在春夏季节(4月至9月),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此外,密云区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密云水库及其支流贯穿全境,为农业灌溉和生态修复提供了宝贵的水源。密云区的农业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同时也发展了多种特色农业项目。例如,该地区种植了大量的蔬菜、水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这些作物不仅品质优良,而且在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近年来,随着农业科...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02-07 16:52
    浏览 1
  • 特色农产品【海淀玉巴达杏】

    特色农产品【海淀玉巴达杏】

    海淀玉巴达杏是北京市海淀区特产,原产于海淀区北安河,具有数百年栽培历史,曾为贡品,具有果皮薄,个头圆润,口感好,成熟后晶莹剔透,多汁且沙瓤,口味香甜,杏仁甜营养价值高等优点。海淀玉巴达杏玉巴达杏在北京根据个头又分为大、中、小玉巴达,其中小玉巴达杏品质最好。 杏树是长寿树种,现海淀保存下来的生长百年以上的老杏树有几十株,仍然根深叶茂、硕果累累、生生不息。海淀地势西高东低,属暖温带半湿润的山地丘陵及山麓平原地区,海拔高度50~1278米,气候属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盛行西北风,夏季高温多雨,盛行东南风。西部山区统称西山,属太行山余脉,整个山势呈南北走向,仅黄道岭处山峦向东稍有延伸至望儿山,呈东西走向,形成一个C型山洼,冬春季气温较平原高1.5℃左右,最高时达到2℃,使海淀玉巴达杏不怕早春寒冷,在4月初开花,杏花受粉期间一般不会出现刮风下雨,杏生长期间光照充足、少雨使杏颜色鲜艳、品质香甜。西山山区土壤类型褐土,土壤质地以轻壤为主,少数为中壤,土壤通透性好,土壤酸碱度在6.5~8.0之间,有机质含量在6毫克/千克以上。西山是南沙河发源地,海淀区内长度13公里;多处有山泉,山地...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01-19
    浏览 1
  • 昌平苹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昌平苹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昌平苹果不仅是昌平地区农业的代表性产物,更是承载着当地农民辛勤汗水与智慧结晶的历史文化遗产。昌平区种植苹果历史悠久,早在明代的《群芳谱》中就有记载,“苹果,出北地,燕赵者尤佳”。近代昌平苹果的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的昌平人民积极响应国家农业发展战略,利用昌平地区特有的自然条件,如温带半湿润气候、丰富的水资源、肥沃的土壤,以及明显的四季变化所带来的充足光照和较大的昼夜温差,开始大规模种植苹果。经过数十年的精心培育和科技改良,昌平苹果以其口感酥脆、色泽艳丽、营养丰富而闻名遐迩,尤其是红富士、国光、王林等品种,深受市场和消费者的青睐。目前,昌平培育着接近500个品种的苹果,具有推广和市场价值的有30个左右。其中,富士占据了绝对的“龙头老大”地位。于20世纪世纪70年代末从日本引进,几经改良,已经形成了适合昌平的特色品种。2005年以来,昌平区连续10年、20次聘请日本苹果专家前来技术指导,先后选派3批人员赴国外研修,35名果农到发达国家苹果园参观学习。昌平苹果产业的发展历程,既是一部农民辛勤劳动的创业史,也是一部农业科技进步的演变史。从最初的种植探索,到如今的规模化、标准化...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01-02 11:40
    浏览 0
  • 密云板栗: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密云板栗: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板栗是我国栽培最早的果树之一,约已有2000-3000年的栽培历史,与李、杏、桃、枣并列为我国“五大名果”。密云板栗栽培历史可远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诗经》、《礼记》、《论语》、《史记》等古文献中均有记载,三国时的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称“五方皆有栗,唯渔阳、范阳栗,甜美味长,他方者悉不及也。”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有“燕、秦千树栗……此其人皆与千户侯。”密云时属燕地。据考证,目前密云地区境内仍有三四百年以上的板栗树200余株,依然枝叶繁茂,果实累累。历史上,燕山板栗曾是北京出口的主要果品之一。据《密云县志》记载:上世纪30年代,密云县有栗树6718株,年产板栗8364公斤,年产板栗7.5万公斤。新中国成立以后,密云板栗产业在曲折中不断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密云板栗产业获得新生。为实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变“一方水土富一方人”,密云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动密云板栗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果研究所指导下,在高岭公社栗榛寨大队做板栗高接改良品种选优工作,嫁接燕红、燕丰、燕昌、下庄2号等优良品种。90年代,密云县共嫁接板栗、改良品种123...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2-27
    浏览 0
  • 资讯头条

    更多 +
  • 1

    全国特质农品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特”字文章,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要求和国家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战略部署,加快培育特色农业品牌,科学引导消费,及时指导生产,促进产销对接,更好地满足公众对特色优质农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于2020年10月开始开展全国特质农品登录工作,并制定了《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所谓“特质农品”,是指产自特定产地环境条件,具有稳定且可感知、可识别、可量化的独特品质特征,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有稳定的供应量和消费群体,并经国家农安中心登录的农产品,其中农产品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产品及其初加工产品。特质农品登录坚持“自愿申请、技术评价、信息公开、动态管理”和公益服务原则。根据《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规定程序,经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推荐,地市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核,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组织专家技术评审确认,并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公示,符合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要求的相关农产品,则正式登录为特质农品,并纳入全国特质农品名录。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后续进...
  • 2

    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赓续农耕文明,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展示独具农耕文化的乡村风貌、乡土特产和农耕资源,满足公众农耕农品传承与感悟体验需要,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开展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征集的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包括涵盖具有农耕文化记忆(印记)传承属性并源于种植养殖生产消费过程、彰显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满足乡愁感知感悟感念,且具有独特生产、加工、贮藏、保鲜、消费、技艺与品质特性、风格特色的农产品及相关产品。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以覆盖区域范围内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行业协会、技术机构等为主体(统称“申请单位”)。申请单位应当具有产地覆盖、全程质控、生产指导、消费引导、产销对接和农耕传承的能力。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坚持“自愿申请、自行举证、自我承诺”原则。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按照主体申请、县级农业农村部门(或相关主管部门)审核,地市级和省级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审评后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官网(国家绿色优质农产品公共信息平台)上公布,并以适当方式附送...
  • 3

    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

    为深入贯彻关于“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走质量兴农之路,要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快培育优势特色农业,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重要指示精神,落细落小农业农村部有关两个“三品一标”工作的决策部署,探索构建常态化的农产品品牌年度储存记忆与公众查询索引名录,以实际行动促进品牌农产品产销对接与公共服务,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现既产得出、产得优,又卖的出、卖得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拟探索开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突出公益性服务,征集过程中国家中心不收取任何费用。凡纳入《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的农产品品牌,实行动态管理,由县级以上地方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加强跟踪评价和技术服务,帮助品牌拥有者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提升技术管理水平,发挥好品牌强农带动效应。凡不再符合索引名录征集条件和要求的,依规退出名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是一项通过培育知名品牌,服务乡村振兴,促进绿色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的新工作。经符合申请条件的农产品品牌合法拥有者“自愿申报...
  • 4

    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 5

    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2-2025年)

  • 6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 7

    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

  • 8

    概述:中欧地理标志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