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Hi,晚上好,欢迎来到多果印象!
中国(示意图)
全国站
新农社区 / 圈子 / 水果特产圈
水果特产圈

水果特产圈

特产馆【水果馆】
768
话题 1617
水果农产品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食物资源,来源于各类果树,涵盖了广泛的植物种类,包括但不限于苹果、香蕉、柑橘、葡萄、西瓜、哈密瓜、芒果、樱桃、荔枝、猕猴桃、桃、李、梨、柿子、石榴、枇杷、橙子、柚子等。水果富含水分、糖分、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A等)、矿物质以及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生物活性物质。水果既是日常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人们的口味需求,又能提供必需的营养元素,有助于促进消化、增强免疫力、美容养颜等功效。世界各地因地理气候条件差异,产生了各自独特的水果品种,而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水果种植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水果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文化价值。
  • 锦州苹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锦州苹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锦州市苹果栽培历史悠久,据《锦州县志》记载有近百年的栽培历史,是全国最早栽培大苹果的产区之一。毛泽东曾三次说过“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这是毛主席曾经讲过的一段话,这段话高度赞扬了解放军战士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高尚情操,也让锦州苹果红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1923年,爱国实业家李善祥创办了“生生果园”。锦州苹果在其商品价值之外,当时也被自然而然地赋予了“抵抗经济侵略”的使命。毛主席在党的会议上说出“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一段话,把锦州苹果与人民军队建设、与军民关系、与艰苦奋斗作风等紧密地联系起来,这就使锦州苹果也具有了精神文化内涵。当年李善祥是在辽西引进、推广“国光”苹果的第一人。他的生生果园里还栽种有“红玉”、“红元帅”、“倭锦”等品种。这其中,“国光”个头适中,红黄相间,酸甜适口,成为锦州苹果中最具代表性的优良品种。  1979年的时候,锦州市果树农场有45万株苹果树,被誉为“亚洲第一大果园”。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锦州的“国光”苹果在国内市场一直占据着优势地位。  锦州是全国最大的果苗生产基地,“中国苹果王”产地。仅凌海野村园艺公司就有1000亩果...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2-14
    浏览 0
  • 柳城蜜桔: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柳城蜜桔: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柳城蜜桔种植历史较久,据柳城县志记载,民国29年已有种植习惯。20世纪80年代以来,柳城县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气候优势,大力开展柳城蜜桔开发工作。20多年来,柳城人一直在作不懈的努力,从良种繁育、生产标准到生态种植模式等环节入手,特别是通过农业技术人员的优选、培育,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柑桔良种,并将这一柳城特有的蜜桔品种正式命名为柳城蜜桔,同时制定出了柳城蜜桔系列地方标准用于规范生产,保障产品的特有品质。为了提高柳城蜜桔品牌的市场知名度,做大做强柳城蜜桔产业,柳城县非常注重柳城蜜桔品牌的培育与推广。由柳城县县委、县政府牵头于2004年开始每隔一年举办一届柳城蜜桔节。同时还组织创作的蜜桔文化彩调剧《岭上风流》(在柳州市第二届农村文艺汇演中荣获一等奖)、歌曲《蜜桔熟了》、歌曲《桔林欢歌》等各式各样的文艺作品,目前上述两首歌曲已经成为柳城县35万农民朗朗上口的“蜜桔歌”。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宣传推广,以及柳城蜜桔品种自身具有的优越性,柳城蜜桔这一品牌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市场需求量不断的增长,农民种植热情涨。至2015年,全县种植面积达22万亩,产量达26万吨。产品...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2-13
    浏览 0
  • 安定桑葚: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安定桑葚: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据《大兴县志》记载,北魏太和九年(485年)大兴区就有桑椹栽培历史记载,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明、清时期,安定出产的白色蜡皮桑椹就曾作为“贡品”。御林古桑园位于安定镇东北部地区前野厂村,占地面积350亩。园中有古桑近千株,其树龄均达到100年以上,其中被列为北京市二级保护树木的古桑树树龄已经有240余年。该园是华北最大、北京地区独有的古桑园,这千株古桑已成为一大风景。现代,大兴区桑树初步形成了果桑、乔桑、饲料桑三大类20多个品种,还开发出桑椹汁、桑椹酒、桑叶茶等十余个深加工品种,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2004年,大兴区向国家林业局申报了国家级森林公园建设项目,当年得到了国家林业局的批复,正式定名为“大兴古桑国家森林公园”,规划面积1.7万余亩。2007年1月,安定镇大兴古桑国家森林公园,成为北京奥运会筹备期间接待外国记者采访指定单位。2002年开始,为了更好的宏扬安定镇桑文化,推广桑产业的发展,每年都在园内举办“安定镇桑椹文化节”。2004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复,安定镇将千亩古桑林的精华部分规划建设成为现在的“大兴古桑国家森林公园”,规划面积1.7万余亩,成为集观光、采...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2-12
    浏览 0
  • 霍城樱桃李: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霍城樱桃李: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据《中国树木志》的记载和国家野生植物研究院的考证,野生樱桃李仅发现在新疆天山山脉西部及高加索、小亚西亚山地生存,野生资源极为稀少。樱桃李生长条件独特,在我国仅分布在新疆伊犁霍城县大西沟山区,海拔900—1600米的特定逆温带。生长在沟壑水边和多砾石的阴坡地,这里的樱桃李是目前全世界仅存的野生樱桃李纯林,面积约为700公顷。20世纪50年代,果树分类学家俞德浚指出:”伊犁野果林是研究植物起源、分类和果树种质资源的宝地。野生樱桃李为其重要的建群种之一。”“据调查樱桃李主要分布在伊犁地区霍城县科古尔琴山(天山支脉)的大西沟和小西沟等10多条山沟中,是宝贵的野生果树资源。”1999年,霍城县对野生樱桃李进行仿生栽培,经过农技专家的刻苦努力,野生樱桃李人工栽植获得成功,并逐步大面积推广种植,为农民找到了一条致富之路。依托资源优势,新疆伊犁独风流饮料食品有限公司开发生产出了以樱桃李为原料的独风流牌野酸梅果汁、果酱,深受消费者的青睐。2006年,霍城樱桃李被列为中国国家Ⅱ级级重点保护物种。2007年,霍城县开始建设包括霍城樱桃李等果树在内的伊犁自治州果业示范基地 。2013年,霍城县进行规划,...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1-27
    浏览 0
  • 屏边猕猴桃: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屏边猕猴桃: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屏边猕猴桃被誉为“绿色宝石”,它不仅以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口感备受市场青睐,更承载着屏边县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承。屏边县地处滇南边境,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气候温湿,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高,为猕猴桃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生态环境。早在古代,屏边地区的山林中就自然分布着野生猕猴桃,当地的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在长期的野外生活中发现了这种水果,并逐渐学会将其引入村落进行人工种植,开启了屏边猕猴桃的历史篇章。在屏边的历史长河中,猕猴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更是深深渗透到当地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中。每逢猕猴桃成熟之际,各族人民会举行庄重而欢快的丰收庆典,通过歌舞、祭祀、宴饮等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丰收的喜悦。屏边红心猕猴桃尤为独特,其果肉饱满、口感细腻,果心中间的鲜红色泽象征着吉祥与富饶,深受人们喜爱。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屏边县大力推广猕猴桃种植技术,培育出多个优质品种,并成功打造了“屏边猕猴桃”这一响亮的品牌。政府在推进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同时,强调生态保护与绿色农业的重要性,倡导采用有机种植方式,保护生物多样性,使猕猴桃产业成为推动屏...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1-26
    浏览 0
  • 潘集酥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潘集酥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潘集酥瓜不仅是淮南市潘集区的地理标志产品,更是这片土地历史与文化交融的独特象征。民间传说仙人牧羊,行至淮河岸边的潘集(今淮南潘集区),眷顾此风水宝地,临别时留下一只羊角。经过勤劳、智慧的潘集人世代呵护,孕育出可供人间食用之珍品——羊角酥。潘集酥瓜的种植在清朝时期即已盛行,世代潘集人凭借勤劳和智慧,将酥瓜的种植技艺薪火相传,逐渐培育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良品种。酥瓜因其皮薄肉厚、酥脆甘甜、营养丰富的特性,深受当地居民和外地客商的青睐。在潘集这片土地上,酥瓜种植不仅仅是农业生产的组成部分,更是当地民俗文化和生活习俗的重要载体。每逢农历五月,潘集酥瓜进入丰收季,村民们会在田间地头举办祭祀祈福、酥瓜采摘等传统活动,感恩大自然的馈赠,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对酥瓜的深厚情感,以及围绕酥瓜展开的各项民俗活动,构成了潘集独特的酥瓜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潘集酥瓜的种植技术不断进步,从传统的农耕方式过渡到现代科学种植,产品品质得到大幅提升,市场影响力日益增强。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倾力打造潘集酥瓜的品牌形象,举办酥瓜节、酥瓜烹饪大赛等活动,进一步挖掘和传播潘集酥瓜的文化内涵,推动酥瓜产业的健康发展,使之...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1-12
    浏览 0
  • 富平苹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富平苹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富平苹果不仅以其优良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受到广大消费者的热烈追捧,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更是承载着一代代富平人民辛勤耕耘的智慧与汗水。富平苹果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至上世纪五十年代,那时的富平县开始大规模种植苹果树,得益于黄土高原特有的地理气候条件,这里的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为苹果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富平苹果产业不断壮大,从最初的摸索阶段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不仅在品种上有了多样化的发展,如红富士、嘎啦、秦冠等,而且在种植技术、品质控制、品牌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富平苹果的种植历史,同时也是科技兴农和地方文化传承的生动实践。在发展过程中,富平果农们积极引进先进种植技术,结合本地实际进行了无数次的改良和创新,从果树选种、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到精细管理,无不凝聚着他们对土地的深情和对农业现代化的追求。同时,富平县通过举办苹果节、苹果文化论坛等活动,将苹果产业与地域文化、旅游经济紧密结合,进一步提升了富平苹果的品牌影响力和文化内涵。富平苹果不仅是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源泉,更是中国农业发展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不仅在餐桌...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1-11
    浏览 0
  • 湘西猕猴桃: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湘西猕猴桃: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湘西猕猴桃,这一原本隐匿于崇山峻岭之间的野生珍果,如今已成为湘西地区不可忽视的文化符号与特色产业象征。湘西,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条件,自古便是猕猴桃的天然栖息地。据史书记载,早在《诗经》时代,“苌楚”这一植物就被认为是猕猴桃的早期形态。而在唐宋时期,如唐代诗人岑参的诗句“中庭井栏上,一架猕猴桃”,则揭示了猕猴桃已经由野生状态进入到了庭院栽培阶段,见证了其逐渐被人类认知并加以利用的过程。湘西民间关于猕猴桃的传说与故事亦颇多。当地人传述,那些生活在深山老林中的猕猴最早发现了这种果实的美味与营养价值,因此得名“猕猴桃”。这种寓言式的命名方式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敬畏,同时也赋予了猕猴桃生动有趣的形象。不仅如此,湘西猕猴桃还与当地民族的生活习俗和节日庆典紧密相连。每逢金秋时节,当猕猴桃挂满枝头,各族人民会举办盛大的丰收节,通过一系列传统仪式和庆祝活动,表达对猕猴桃丰收的喜悦和对大自然慷慨赐予的感恩。这些活动不仅仅是对猕猴桃的赞美,更是对祖先智慧与勤劳精神的传承,是对地方特色农业文化的弘扬。在现代,湘西猕猴桃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当地政府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大力推...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1-01
    浏览 0
  • 喀纳斯蜜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喀纳斯蜜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喀纳斯蜜瓜不仅因其甜蜜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而且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了喀纳斯地区乃至新疆地区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喀纳斯蜜瓜的历史可追溯至古丝绸之路时期,这片位于北疆的绿洲曾是东西方商业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蜜瓜作为易于携带和储存的货物,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商旅们长途跋涉途中的重要补给。随着时间的推移,喀纳斯地区的瓜农们凭借聪明才智和辛勤耕耘,逐渐改良了蜜瓜品种,使其在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下(如长时间的日照、极大的昼夜温差和富含矿物质的土壤)得以茁壮成长,从而形成了今天喀纳斯蜜瓜的独特品质和口感。在喀纳斯地区,蜜瓜不仅仅是一种日常食物,更是各民族之间交流与团结的象征。每逢蜜瓜丰收季节,当地哈萨克族、蒙古族等各民族群众会欢聚一堂,举行盛大的蜜瓜节,通过歌舞、竞技、瓜果展示等多种形式,共同庆祝丰收的喜悦,传承和发扬了独特的瓜果文化,展示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的和谐景象。喀纳斯蜜瓜的种植和产业发展,更是见证了新疆地区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和乡村振兴的实践。从传统的种植方式到现代科技的应用,从单一的产品类型到多元化的产业链构建,喀纳斯蜜瓜已从一个小众的地方特产发展成为...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0-28
    浏览 0
  • 圈子粉丝

    更多+
    还没有粉丝哦~

    资讯头条

    更多 +
  • 1

    全国特质农品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特”字文章,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要求和国家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战略部署,加快培育特色农业品牌,科学引导消费,及时指导生产,促进产销对接,更好地满足公众对特色优质农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于2020年10月开始开展全国特质农品登录工作,并制定了《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所谓“特质农品”,是指产自特定产地环境条件,具有稳定且可感知、可识别、可量化的独特品质特征,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有稳定的供应量和消费群体,并经国家农安中心登录的农产品,其中农产品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产品及其初加工产品。特质农品登录坚持“自愿申请、技术评价、信息公开、动态管理”和公益服务原则。根据《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规定程序,经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推荐,地市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核,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组织专家技术评审确认,并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公示,符合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要求的相关农产品,则正式登录为特质农品,并纳入全国特质农品名录。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后续进...
  • 2

    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赓续农耕文明,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展示独具农耕文化的乡村风貌、乡土特产和农耕资源,满足公众农耕农品传承与感悟体验需要,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开展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征集的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包括涵盖具有农耕文化记忆(印记)传承属性并源于种植养殖生产消费过程、彰显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满足乡愁感知感悟感念,且具有独特生产、加工、贮藏、保鲜、消费、技艺与品质特性、风格特色的农产品及相关产品。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以覆盖区域范围内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行业协会、技术机构等为主体(统称“申请单位”)。申请单位应当具有产地覆盖、全程质控、生产指导、消费引导、产销对接和农耕传承的能力。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坚持“自愿申请、自行举证、自我承诺”原则。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按照主体申请、县级农业农村部门(或相关主管部门)审核,地市级和省级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审评后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官网(国家绿色优质农产品公共信息平台)上公布,并以适当方式附送...
  • 3

    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

    为深入贯彻关于“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走质量兴农之路,要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快培育优势特色农业,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重要指示精神,落细落小农业农村部有关两个“三品一标”工作的决策部署,探索构建常态化的农产品品牌年度储存记忆与公众查询索引名录,以实际行动促进品牌农产品产销对接与公共服务,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现既产得出、产得优,又卖的出、卖得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拟探索开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突出公益性服务,征集过程中国家中心不收取任何费用。凡纳入《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的农产品品牌,实行动态管理,由县级以上地方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加强跟踪评价和技术服务,帮助品牌拥有者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提升技术管理水平,发挥好品牌强农带动效应。凡不再符合索引名录征集条件和要求的,依规退出名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是一项通过培育知名品牌,服务乡村振兴,促进绿色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的新工作。经符合申请条件的农产品品牌合法拥有者“自愿申报...
  • 4

    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 5

    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2-2025年)

  • 6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 7

    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

  • 8

    概述:中欧地理标志保护